网络百科新概念
提示
正文中的
蓝色
文字是词条,点击
蓝色
文字可进入该词条页面;
正文中的
红色
文字是尚待创建的词条,点击
红色
文字可进入创建词条页面;
欢迎参与词条创建或编辑修改!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。共同建设中文百科在线,共创知识文明!
关注微信,获取更多信息
阅读词条
编辑全文
繁體中文
回首页
阅读
22848
次 历史版本
1
个 创建者:
蓝点
(2010/8/30 1:43:23)
最新编辑:
蓝点
(2010/8/30 1:43:29)
周礼注疏
同义词条:《周礼注疏》
目录
[
隐藏
]
阅读《周礼注疏》,请点击
《周礼注疏》目录
《周礼注疏》,四十二卷。
汉
郑玄
注,
唐
贾公彦
疏。《周礼》又名《周官》,于诸经当中,最为晚出,对其发现经过,贾公彦《序周礼兴废》引
马融
语与《
汉书
·河间献王刘德传》所记各有不同,综合而言,大体在文帝时代,就已发现《周礼》的部分内容,为
司马迁
撰《
史记
》及其他典籍所引用,后河间献王刘德得此书,即被藏于秘府中,迨刘歆校理秘书时,方得重新“发见”,并以《考工记》补作冬官,始成完帙。其学
西汉
不传;
东汉
时,
刘歆
弟子杖子春授传与郑众,贾逵,二人乃为其作注,但杜子春、郑众及贾逵注均已不传。马融学生郑玄所注此书,融通众说,简明精当,保存了许多汉代的研究成果,如根据此书,可大略考见,杖子春所注,大体以释宇为主,即把《周礼》的古字用汉代文字加以训释;郑众注则有一些有关名物制度的诠释等等。所注虽然有一些附会之处,但总体看,仍不失为精湛之作,深得后人好评,清人黄丕烈即言:“郑氏之学,惟三《礼》为最精,三《礼》之注,惟郑氏最善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认为,郑注《周礼》“所释特精”,唯“好引纬书”及“好改经字”是其两失。其实,好引纬书及好改经字,并无多少失当,纬书所引的数量不多,况且纬书也不一概是无稽之论;至于改变经字,多数地方改得正确,而且改在注中,使后人仍可见经文原貌。因此,郑注的不足并不在.此而在于作者认定《周礼》为周公之作,处处用古制或汉制给予解释,难免于牵强附会。郑注实际上是对汉代《周礼》研究的一次总结,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,自此以后,《周礼》遂大行于世。
入唐,高宗永徽年间,公彦以北周沈重《周礼义疏》为基础,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为郑注作疏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之:“公彦之疏,亦极博核,足以发挥郑学。《朱子语录》称五经疏中,《周礼》疏最好。”但公彦在考证上过于狭隘,仅局限于九经及诸纬中,而对于诸子百家之单词精义,以及文字之假借音读异同,未能详细论述和阐释,是其主要不足。贾疏总结了魏晋至唐初数百年间的《周礼》研究情况。郑注与贾疏,分别代表了《周礼》研究的两个时代,都是当时的集大成著作,在经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及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均著录五十卷,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并。宋以前,郑注与贾疏各为单行,宋以后,为阅读方便,遂将两书及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局礼音释》合而刊之。郑注单行本尚存宋本,藏北京图书馆;贾疏单行本尚有宋代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,亦入藏北京图书馆。合刊本除《四库全书》、《通志堂经解》诸本外,通行本为各种版本的《十三经注疏》本。
分享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腾讯微博
分享到新浪微博
分享到豆瓣
分享到开心网
分享到人人网
分享到白社会
分享到qq书签
分享到百度收藏
词条分类
[
我来完善
]
按学科分类:
文化(综合)
中国传统文化
按行业分类:
按地域分类:
开放式分类:
.
注释信息
[
我来完善
]
扩展阅读
[
我来完善
]
相关词条
[
我来完善
]
2
0
申明:1.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(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)贡献,供您查阅参考。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(特别是健康、经济、法律相关问题),出于审慎起见,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。2.中文百科的词条(含所附图片)系由网友上传,如果涉嫌侵权,请与客服联系,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。3.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,请注明来源于www.zwbk.org
词条保护申请
*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,可以申请词条保护
*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,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
注意: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
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
蓝点
评论
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,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
[
去知识社区发起新话题
]
183.181.29.*在 2011/9/8 9:52:51 发表
Phenomenal breakdown of the topic, you sohlud write for me too!
更多评论
联系我们
丨
意见反馈
丨
帮助中心
丨
免责声明
Copyright © 2010 zwbk.org 中文百科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.京ICP证090285号
词条标题